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練習中文

(十一月十九日)

留美的這段日子裡,經常被問及這一條問題:「在今次的考察之旅中,你最大的得著是什麼?」我會不假思索的答謂:「練習中文!」。這裡的「中文」涵蓋:書寫的白話文、(以小蒙恬筆輔助!)輸入中文字及操普通話。

千萬別以為冒失鈎終日留連唐人街,不過人在異鄉,特別容易感應在西方社會泛起的中國熱,有關中國的專題文化藝術活動此起彼落,不只是策展人藝術總監爭先恐後「東望」神州,連一眾基金資助也趕及惠及中國的藝術家同胞。

回看先前在香港工作,鮮有打中文字、說普通話的冒失鈎竟然因緣際會,於過去的兩個月間糊裡糊塗地當起中美之間的「橋樑」:先有在駐職的加州兿術學院REDCAT藝術中心(www.redcat.org/),聯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電視資料館所舉辦)的《新中國電影》(www.redcat.org/season/0708/fv/chinese.php)活動裡,客串協助上好一段日子;於十二月遷到紐約的Electronic Arts Intermix (www.eai.org)工作,又會參與他們新近展開的研究/發行中國媒體藝術計劃;還有於巴爾街上留字、與這裡認識的中國研究生吃飯消遣‥‥‥不可不提的要算於今年六月下旬開始參與策劃的電影計劃,差不多每天也要跟身在北京的導演電郵、在skype打照面,全都是操普通話、寫中文。

上週四受邀出席一個異常重要的工作會議,這又是另一個美麗的巧合:九月初獲推薦申請美國辛丹斯學院(Sundance Institute)一個享負盛名的工作坊,由於競爭激烈,我們只是本著平常心,始且一試。郵寄申請書之時始發現他們的辦公室正位於洛杉磯的比華利山‥‥‥八個星期後,我便接到他們面試的通知。由於導演不諳英語,碰巧我又身處洛城──儘管說得一口頂爛的普通話,身為制片的冒失鈎唯有硬著頭皮出席會議。

面試之前,冒失鈎也著實緊張上好幾天。一方面已有好幾年沒有接受面試,今次還一下子有五位「考官」列席,另方面冒失鈎需要隔著電話筒,在「考官」與導演之間作即時翻譯。天啊,要知道這兩項均不是冒失鈎的母語,加上重任在身,牽涉團隊利益,不能夠像平常以傻笑嘻嘻混過。在僑充「橋樑」以外,還要發揮制片的角色,於適當的時侯speak for the artist,將作品的優點表現出來。就此冒失鈎事前也跟導演來個電話預演,並調教京片子導演說話的速度。

亞里路亞!歷時四十五分鐘的會議最終在歡笑聲作結。如釋重負的冒失鈎隨即跑到Westwood吃了一碗熱呼呼的越南雞河,加上一場Pina Bausch在UCLA的舞蹈劇埸演出(“Ten Chi”, www.uclalive.org/event.asp?Event_ID=457)來獎勵自己。

今天冒失鈎剛抵三藩市,在這裡的現代藝術館大堂收到辛丹斯學院傳來的喜訊:我們的計劃入選了!將於明年一月中旬被邀遠赴猶他達州鹽城湖的辛丹斯山區總部待上十一天,接受美國最頂尖的編劇傳授武功。還有的是‥‥‥明天下午再作電話會議,今次參與會議的三方分隔三地:洛杉磯、三藩市、北京,難度又再升級‥‥‥

後記:真的要感謝上天的眷顧,這個電影計劃接連報捷:先有在八月間取得韓國的基金,早前又收到十二月上旬金馬獎電影創投會的邀請。碰巧冒失鈎其時初抵紐約報到,唯有靠另一位制片前輩黃老師支撐大局,預祝黃老師馬到功成!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奇妙之旅

(十月二十八日)

消失於巴爾街的這段日子碰上許多美人美事,如來自馬賽的Denis(他自然又是另一位守護天使,將另文書寫)以過來人的口吻說:在洛城闖蕩,即管隨心所欲,自有美事隨身。於REDCAT的放映會碰上墨西哥籍的Renee,彼此一見投緣,恰恰大家份屬帕莎蒂娜(Pasadena)區(不過其實我在東,她在西;開車需時二十分鐘,步行約需兩個多小時),Renee提議擇日載我於區內作深度遊──這正中下懷,前些日子我還為著帕區的公共交通網絡一愁莫展。

十日後,我坐在這位帕區大使的藍色寶馬轎車內,展開這個奇妙的一天。

第一站:我們探訪了Renee的鄰居,參加了一個以五歲小朋友為主的萬聖節派對,吃著南瓜味的紙包蛋糕,提著白色衛生紙於草地奔跑。
第二站:沿途的建築物。Renee逐家逐戶,娓娓道來每幢建築物的特色、所屬年代。驟耳聽來還以為Renee主修建築,其實這只是她的興趣(或如她所言,這是她前世的專業)。她的正職是投資物業,然後將之翻新轉售;日常就是開車欣賞沿途的建築物(另類的Window shopping!?),再找相關的書籍、專家討論,培養這方面的審美觸覺。

第三站:市內觀光。從市政大樓、圖畫館、古老民宅、露宿家之家、游泳池、三朋治店、一木一磚‥‥‥自父親一代已扎根帕區,Renee如數家珍交代當中的前塵後事,我笑謂她大可寫書辦觀光團,成為名正言順的帕莎蒂娜(Pasadena)大使。

終點站:堪稱是全日的高潮,還是心血來潮的那種。Renee忽地建議不如「順道」參觀她好友的房子──前陣子還用作拍攝科幻電影;還有屋主是從事動畫監制,曾於迪士尼工作云云,Renee認為我與她的好友會相當投緣。我聳聳肩,「Yeah, let’s go!」,藍色寶馬轎車隨即加速前進,翻山越嶺,三十分鐘後我們已離開LA City,抵達LA縣另一個的城市Glendale。

行行重行行。蹺過數不清的叢林,駛上呈八十五度的斜坡,我們終於抵達這座「空中樓閣」──舉目不見一戶人家!由於天色昏喑,起初我還「有眼不識泰山」,直至屋主John亮起客廳的檯燈,我方才發現這座平房就是Richard Neutra於五十年代興建的現代主義示範作,結構方正流麗,外牆以連身的玻璃組成,可以幻想白天室內的每一角落均淋浴在陽光下的狀態;現在呢,就像一個閃閃發亮的水晶球。


John遞上冰開水,還傳上杯墊(一看,竟是村上隆的「七彩笑面花花」!天啊,又是另一個的巧合,此部份將另文書寫)。大家坐在Eames(另一對象徵著五、六十年代加州現代主義設計典範的工作組合)椅上閒話家常,偶而交流工作近況,然後John再找出雜誌珍藏,翻翻有關這所傳奇平房的報道。看得出John對這所平房鍾愛的程度,他帶領我們參觀房子的每一角落:他特意不加任何窗簾,讓陽光直射著他的睡床,好讓他醒來睜開眼晴,偶而還看到小鹿來訪!

「啊,你一定對這個有興趣!」John示意我來到他的儲物櫃前,只見他東翻西找,在雜物堆中找出一張畫作/書法,上面寫上東歪西倒的中文字。我暗忖這或許是John開初臨摹中文書法的「傑作」,幸好自己懸崖勒馬,將說話吞回去。「這是一位韓國的藝術家──白南隼的手稿。」什麼!白南隼的書法手稿!我呆了數分鐘,還以為白只是拍錄像做裝置‥‥‥John認為遇上知音,又興緻勃勃地呈上書房裡的一個「擺設」:「這是白南隼親手做給我的。」原來John出身於藝術收藏世家,母親Holly Solomon於紐約開設的畫廊在國際間地位舉足輕重,六十年代時與安地華荷、白南隼私交甚篤,一手提攜他們的創作事業。Solomon前輩現已過身,給John兄弟留下一大個倉庫的真跡藝術品──難得他們又好此道,兄弟二人均喜歡搜購藝術品,John近年鍾情動畫,打算到亞洲尋找新血。


是夜,我久久未能平復興奮的心情,至今還在回味這個「奇妙之旅」。

後記一:第二天的下午我跟Denis來到荷里活西面的Circus Gallery,商談他明年的個展;閒談間,那裡的策展人提及John於上星期自他們的畫廊搜購了一大堆畫作。當晚回家即寄上本地動畫短片的dvd結集,機不可失!

更多圖片:http://kwongps0207.shutterfly.com/action/?a=0AcOXLdy3ZN2Lug&notag=1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十月二十六日)
自十月初於溫哥華邂逅Anton Corbijn的處女作《Control》,十數天下來耳邊不斷響起電影中Ian Curtis的歌聲,半夜夢迴還想起這張海報。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http://momentum.control.substance001.com/)

或許是潛言物化吧,這一晚我站在洛城的波希米亞地帶Silver Lake的Little Joy酒吧門外,拍下這張讓我得意的相片。

溫哥華的天空

(九月二十八日)
又得Berenice的帶挈,冒失鉤於九月底有幸越境到楓葉國,於溫哥華出走幾天。
加國的藍天似乎與洛城有點來得不一樣。

不只是雲端的狀態,這裡的藍天只是稍縱即逝。一連數天,烏雲密佈,秋雨綿綿──恨不得即時回歸加州的陽光。


「滿載而歸」算這種!縱橫多國的影展,從來沒有想過會在紀念包包裡找到這麼多的贈品,由咖啡粉、吊飾、健康食品到護膚品一應俱全。出盡法寶就要留得贊助商的歡心,這個世代真的艱難。

更多圖片:http://kwongps0207.shutterfly.com/action/pictures?a=67b0de21b35b7b9c8429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呼吸(一)──南極篇



萬丈之下,任冰山阻擋,奮力向上遊,破冰而出‥‥‥

──為的就是一口氣。

十月十三日晚上於市中心的Desoto畫廊,「Connie Samaras - de soto」的展覽上,看/聽到小海獅的呼吸。

錄像裝置作品標題:Untitled (Ross Ice Shelf)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再起波瀾

工友傳來兩星期前於波蘭巡迴的照片。看到那張紅噹噹,印滿密麻麻字體的宣傳單張,瞥是感動。每次收到諸位alumni獲獎的消息,或是有機會在海外放映,咀角不期然向上咧開──那是打從心底來的喜悅。

去年尚是重要的一年,仿如打通經脈,教我開始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經常自嘲自己不能成為藝術家:沒有天分,也沒有興趣。說穿了,其實是心癮太多,不能只專注一個項目。反而最享受從零開始,由構思、組隊集資金、各方周旋,替有潛質的藝術家/意念作嫁衣,目睹各種零碎的部份慢慢匯合成形,與這些伙伴患難之交──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更大的創作。過程起伏不定,不過完成以後回望過去,那份滿足感只能心領,不能言喻。

因為給予,原來是獲得更多。

兩星期前跟Santa Monica十八街藝術中心的主管午餐,很高興遇上知音人。他覺得自己不是在工作。”Everyday is like doing the public service, something that is good for the society and that is why I always feel good.”

誤打誤撞,跟波蘭這段的「緣份」絕對是一個意外。一年前著實沒有想過有份策劃的活動會一連四個月在當地至少五個城市巡迴放映,還成為洛玆電影學院今年國際學生電影節的開幕節目,絕對是受寵若驚。

感謝上天的眷顧,讓我遇上這些美好的人與事。

Krakow:http://www.kinopodbaranami.pl/wydarzenie.php?evnt_id=326
Białystok:http://www.imprezy.bstok.pl/?impreza=4152
Poznań:http://www.kulczykfoundation.pl/en/event/asianshorts
Warsaw: http://www.csw.art.pl/kino_lab/film.php?id=1982
Lodz: http://www.filmschool.lodz.pl/calendars/month/23/2007-10-1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