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全城光影相隨

二零零二年二月份一個寒風凜冽的晚上,我與友人於柏林的亞歷山大廣場上(Alexanderplatz)駐足良久,目不轉睛地盯著廣場上的「Haus des Lehrers」辦公大樓───這幢原本緊縐縐、以鋼鐵玻璃組成的現代主義方塊建築物,在當晚竟搖身一變「發亮」起來。路人可透過手機輸送指示,於是大樓的玻璃外牆成為偌大的螢幕,整夜展示連綿不斷漫瀾的圖案、還有示愛的訊息,不少途人還鼓掌叫好。外面嘗是霜雪白濛濛一片,各人的心卻是熾熱的。據悉《Blinkenlights》(http://www.blinkenlights.de/)───這個在當時堪是世界上最大的互動電腦投影還連接上互聯網,讓千里以外的人也分享到這份冬日的祝福。

當晚的餘溫還在心頭。《Blinkenlights》像是一個楔子,開拓了我的視野,從此更著意追尋電影院黑盒放映以外的可能性。於二零零四年初回歸ifva後,便急不及待開展這方面的實驗:跟流動電話網絡商CSL合辦視像手機短片比賽、在藝朮中心門外空地作戶外放映、在畫廊、小劇場內大玩互動live jam現場表演;翌年ifva還增設了「單螢幕互動媒體組」‥‥‥自一九九五年舉辦以來,我詮釋中的「ifva」就像一個實驗室,代表著一種勇於嘗試的精神,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下創出不一樣的風格,尋找媒體創作的可能性───尤其是對應數碼媒體的發展。在二十一世紀初影像可以透過不同的平臺再現,如流動電話、互聯網、ipod,甚至是建築物外牆的大型LED螢幕───今天的廣告牌不只是霓虹光管,還有流動影像、聲音以及由數碼科技傳送的數據。我相信這些媒體/平臺的出現將標誌短片未來發展的空間。

承著去年的口號:「你想影像.我們發揚」,我們更著意替自ifva脫胎的優質創意種子穿針引線,開拓他們的發展空間;機緣下遇上不少所見畧同的合作夥伴───他們也看準短片結合多媒體平臺發放的潛力。年初綠色和平找來ifva Greenlab動畫工作坊的學員製作宣傳短片,上載至網站(http://www.gogreen.org.hk/10years.php)宣揚環保訊息;及至最近,香港藝術中心跟可口可樂合作的《0-30無分高下.會考獨立短片》計劃,邀請了15位年青創作單位(大部份為ifva過往的得獎者)充當快樂使者(Happy Angels),各以兩分鐘的影像與應屆的會考生互勵互勉。值得留意是這些短片廣泛「流通」:從銅鑼灣鬧市的戶外螢幕,熙來攘往的地鐵站,到年青人愛流連的大型商場,當然還連結網上(http://www.icoke.hk/)及流動電話(和記3的Coke’s Channel)的多媒體平臺。作為背後的推動者,我們當然想好好把握媒體發展的趨勢,讓本地的創意種子有更多實驗、發揚的機會。

七月初一個尋常的下午,我身處於英國曼徹斯特的市中心廣場,在摩天輪底下與那裡吃著午餐的羣眾一同欣賞ifva的得獎短片───這個富前瞻性的公共空間廣播計劃(Public Space Broadcasting)自零三年由英國BBC廣播公司(www.bbc.co.uk/bigscreens/)主催,然後遊說各地的市政府(如伯明罕、利物浦等)加盟,菲利浦提供技術,期望為城市注入凝聚力,再次建立社區的氛圍。他們首先以曼城作試點,在曾發生爆炸的廣場中央安裝上一個二十五平方米的大型螢幕,四年以來不分晝夜為群眾提供免費的節目,當中並沒有加插商業廣告───BBC除提供新聞資訊節目,直播球賽外,平日其他時段便交由當地的文化機構負責策劃(《The Bigger Picture》,http://www.cornerhouse.org/art/ongoingproject.aspx?ID=2&page=0),並得英國藝術局的支持。《The Bigger Picture》的片源百花齊放,有學生短片、藝術家座談、Live Art演出片段,一年還有五次公開徵集作品。適逢曼城的文化機構於今年六、七月間舉行一連串有關香港藝術、電影回顧活動,ifva有幸被邀將香港製造的動畫短片、獨立音樂錄像,以及由香港廣告商會提供的九十年代經典廣告帶到彼岸。看著旁邊啃著三明治的藍領工人發出會心微笑,拿著滑板的金髮少年與同伴隨著音樂擺動身軀,路過的情侶依偎看著鐵達時廣告‥‥‥我相信這些來自陌生國度的影像,正為他們帶來不一樣的下午。《The Bigger Picture》曼城站的負責人後來還跟我們闡述在墨爾本市中心城市廣場的情況───公共空間廣播計劃的影響力已跨越半個地球,擴散至澳洲。大批移民當地的華人聚集在廣場上,為自香港空運過來的廣告、短片鼓掌叫好。真的,有意思有質素的影像內容,著實可展示一個城市的活力,豐富我們的生活。

縱然我們目前還沒有《The Bigger Picture》,不過我們相信這個城市正蘊藏著不少有內涵的人與事,等待萌芽發掘。趁第十三屆ifva展開在即,我們決定走上街頭,宣告我們的願望。就在一個陰晴不定的晚上,我們一行九人穿梭於大街小巷,提着發电機、投影機,以最「土炮」的技術投射ifva綠色種子到這個城市的地標之上。只見ifva綠色種子這回離開青草地,從外太空回歸至二零零七年的香港,於尋常百姓家跳躍馳騁:創意種子不就是源自日常生活嗎?這一夜,我們雖然全身濕透,但至今還回味着夜色中的香港,伴隨着ifva綠色種子「綠錄」輕鬆的步伐,全城光影相隨。
(原文刋於《藝訊》二零零七年九月號)

沒有留言: